1.C。[解析]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实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依本法应追诉的,适用当时的法律,但本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罚较轻的,适用本法。可见,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是从[日兼从轻原则。
2.A。[解析]目标的认识错误、手段的认识错误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的区别在于,目标的认识错误是一种行为对象的错误。甲误将丙当做乙杀害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目标的认识错误。3.C。[解析]罚金是附加刑。附加刑的特点就是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因此,应选择C.
4.D。[解析]根据《刑法》第69条规定,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为补充的折中原则。
5.C。[解析]在本题中的答案中,犯罪目的、犯罪对象、犯罪时间是犯罪的选择要件,因此,只有危害行为是必备要件。
6.D。[解析]非法拘禁罪是一种犯罪行为继续进行的犯罪,是一种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因此,非法拘禁罪是继续犯。7.D。[解析]根据《刑法》第22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因此,本题应选择D.
8.D。[解析]根据《刑法》第83条规定,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计算,因此,本题应选择D.
9.C。[解析]在上述四种犯罪形态中,只有想像竞合犯适用“从一重处断”,因此本题应选择C.
10.C。[解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特赦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因此本题应选择C.
1.ABC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犯罪既遂形态主要有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和举动犯。结果犯的犯罪既遂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法定的行为,而且要求行为产生法定的危害结果。危险犯的犯罪既遂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法定的行为,而且要求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社会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行为犯的犯罪既遂只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法定的行为,即使行为没有造成结果也构成犯罪。举动犯的犯罪既遂只要求行为人实施法定的行为,或者说,只要行为人着手实施法定的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 2.ABC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9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据此,本题答案应是ABCD.
3.AB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3条、第4条和第5条规定,我国刑法的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据此,本题答案应是ABD.
4.B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理论,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据此,本题答案应是BD.
5.AB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犯侵占罪、侮辱罪、虐待罪,告诉才处理。据此,本题答案应是ABD.
6.BC。[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行为、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而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某些罪是必要要件,对某些罪是选择要件。因此,本题答案应是BC.
7.ABCD。[解析3根据我国刑法,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据此,本题答案应是ABCD.
8.BC。[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刑法中的主刑是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据此,本题答案应是BC。
9.AC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450条规定,军人违反职责罪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据此,本题答案应是ACD.
10.AC。[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02条规定,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构成抗税罪。据此,本题答案应是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