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www.bjkjy.com  你好,游客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2014年考研政治老狼预测——主观题考点分析《老狼预测》

[日期:2014-02-17] 来源:科教园  作者: [字体: ]

第一部分  马原

  本资料由头狼考研,根据考前时政热点,专为头狼考研、科教园法硕、博仁教育的学员编写制作,帮助广大考生在考前重点冲刺。希望考生能够举一反三,取得好成绩。重点符:■>▲>△;↓可能性较小;×非重点,预防性考点一、辩证法▲▲▲▲▲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得出的理论结论,不仅对于中国如何搞社会主义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对于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阐释和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全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分析:十八大报告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全面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为一体”的总布局,以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覆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涉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党的领导等各个方面。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面协调地推进发展。同时,在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和不同阶段,坚持“全面论”的同时又要注意坚持“重点论”。例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2、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把握这一对范畴,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小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举例1:杨振宁:“拿出手机来就可以和美国的朋友通电话,这比《封神榜》最奇怪的事情还要奇怪!” 指出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及方法论意义。分析:《封神榜》中的一些最奇怪的事情,当时只是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但今天已经变为现实。

  3、量变与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

  举例1:“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

  举例2:“底线思维”所蕴含的辩证法原理。底线是事物保持质的量的界限。事物的量变一旦突破底线,即突破关节点,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底线思维”是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方式,就是要求人在认识过程中必须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限度,若无视或跨越这个度,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变成消极的力量,会促使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或态势发展。“底线思维”着眼负面后果,防患于未然,同时,从坏处准备,积极转化,化风险为坦途、变被动为主动,促使事物向好处发展。

  “底线思维”这一原理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看形势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4、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的特点是: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用于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许多事物的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举例:①“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历史发展的不同的时期,一定要认清社会的性质和抓住主要的矛盾,才能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

  ②为什么把“生态”引入经济学成为中国经济第一位的追求? 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要兼颐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把追求长远利益的发展看作重要目标,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有保障,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6、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界分化的历史前提。也是二者统一的现实基础。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统一关键在于人的实践方式是否恰当。我们今天如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改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人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7、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但是必须在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这就要做到①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握事物的联系性与规律性;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地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8、“公地悲剧”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都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具有客观性、多样性的。“公地悲剧”体现了牧民放牧与草场退化的联系性,实质也体现了牧民个人利益与生态环境整体利益的关系;“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密切联系。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公地悲剧”就是忽视了过度放牧会损害公共牧场的草地这一客观规律,最后导致草场持续退化的悲剧;而在我国如果忽视了山水林田湖与人的实践活动之间的规律性,也会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③任何矛盾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正视矛盾、分析矛盾,借助于一定的条件促使矛盾双方进行转化,如把汛期的雨水变成宝贵的资源。

  9、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实践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如:雨水资源有其客观运动规律,但可以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利用。

  10、“上下同欲者胜”?▲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①任阿事物都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存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材料中“求同存异”“上下同欲者胜”就是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②任何事物都表现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体现着共性。正是由于“不同地方、不同阶层各有其改革诉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各有其改革指向,党内外对深化改革在认识上也存在差异”,所以才要善于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善于寻找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守护全党全社会坚持改革的广泛认知。

  11、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马克思主义认为,①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表现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必须遵循的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性。②共性寓于个性中,个性是共性的具体体现。所以,要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首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这个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再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所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

  二、认识论▲▲

  1.神舟十号:王亚平笑着说:“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

  结合王亚平的话,说明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从认识。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在地球上正确的原理在“天宫”里为何行不通了?▲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他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由于“天宫”里的条件与地球上的条件不同,在地球上正确的原理在“天宫”里因为失去了它的适用条件,也就行不通了。

  谈谈上述问题所涉及的认识论原理给我们的启示?第一,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第二,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2.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爱迪生见了手机一定会惊奇万分”。

  分析: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爱迪生生活的时代,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制约,不可能有手机以及关于手机的知识,所以,“爱迪生见了手机一定会惊奇万分。”

  3. 矛盾分析方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只有在正确认识和全面分析矛盾的过程中才能解决矛盾。

  举例:生活中产生废纸不可避免,正视矛盾才能解决矛盾,从“垃圾废纸”到“再生纸”说明了人们发挥能动性促成矛盾向有利方面转化。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垃圾废纸”变“再生纸”给我们的启示:价值具有多维性,“垃圾废纸”成为“再生纸”体现了人在把握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发掘出“废纸”的多维价值,使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充分节约了资源和保护了环境。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或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积极的进步的)。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就必须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必须要重视实践创新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分析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追求真理、坚持和发展真理。)分析:35年前的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是因为那时缺少实践的经验,也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总结经验。而当前的改革,既积累了35年的实践经验,又形成了不断完善的理论指导,还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说明决策者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科学的认识,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实际上是主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有组织的加工、改造与整合的过程。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认识背景,会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说明莱克由晃荡的瓶子发明潜艇)在我们认识事物时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于实践,避免固执于自己的臆断与偏见而产生错误认识。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利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促成认识的形成。

  6、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大对市场与政府关系表述的不断变化,以及在《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蕴含了认识的运动规律的哲学道理:①说明了认识的运动规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②说明了任何真理都是一定范围、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真理有待于扩展、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完善相统一;对待真理也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7.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相关原理说明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不断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识,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一运动的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认识的。

  三、如何评价无产阶级领袖:×预防。

  习近平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第一,应坚持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把他们的功绩和失误,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第二,必修正确认识领袖与群众、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第三,新新的历史条件下,仍需要尊敬领袖,发挥领袖作用。但不能夸大个人作用,稿个人崇拜。

  习近平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评价:

  毛泽东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

  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持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创和发展的伟大事业坚持好、发展好。

  《老狼预测》第二部分  毛中特

  本资料由头狼考研,根据考前时政热点,专为头狼考研、科教园法硕、博仁教育的学员编写制作,帮助广大考生在考前重点冲刺。希望考生能够举一反三,取得好成绩。重点符:■>▲>△;↓可能性较小;×非重点,预防性考点一、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一)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途径: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目的: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怎么样建设生态文明,新安江流域试点区的实践,对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何启示?▲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新安江跨省流域试点区的实践为我国加强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一要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二要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三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缺稀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要建立市场化机制,用市场化办法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五要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对资源的破坏和损害要追究责任,进行赔偿。

  (1)结合环境问题现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怎么样的要求?

  环境问题从实质上来看,是发展方式粗放、消费模式不当等问题引起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方式.我国的经济、社会难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走出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道路。

  (二)文化建设▲▲

  从总布局的角度说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5)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6)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应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或应如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三)总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前3个已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坚持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二、深化改革开放▲▲:35周年;十八大:强调实施全面改革。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

  1、如何理解习近平多次强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5个个年头了。中国今天获得的一切举世瞩目的成就都要归功于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的改革开放。今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提示: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

  2、如何理解要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3、35年改革开放历程,说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取得的哪些最主要的成果(成就)?或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次改革?

  改革开放是11届3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35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的过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两个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的迫切要求。

  5、怎么样全面推进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7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6、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分析: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是其他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其他方面体制改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现阶段也只有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带动各方面的改革。

  7、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分析: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

  8、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2)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3)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4)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4个有利于)。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9、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 科学管理水平。

  10、当前我国应如何解决好转变发展方式这一课题?

  首先,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其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

  11、政府部门决策方法的变动,体现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在创新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的政府决策部门,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政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各种决策中一定要体现民意,政府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健全、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包括: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党的十八大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调查”在5天的时间里,有几百万网民参与了调查。中新网的稿件显示,保留春节和国庆两个7天长假的第三套方案获得的支持率最高。这些都体现了决策部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国家的方针政策,由人民的决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的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1、结合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实践,说明为什么 “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习近平)?

  习近平: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重要的问题。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的最根本的体现。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意味着开拓创新,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近十年的艰难探索,才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是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在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4个走出来,2个必由之路)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说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的依据和要求▲▲。

  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依据就在于此。

  要求:坚定“三个自信”,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自信,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3、为什么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为什么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所谓“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实质上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产业竞争异常激烈。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发展中国家抢占传统市场的双重压力。从国内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调整。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2、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即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依靠”的要求上。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没施;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等。

  3、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①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②要继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多种政策工具相统一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④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⑤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4、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一,创新驱动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

  第二,创新驱动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

  第三,创新驱动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新实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5、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三,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第四,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6、如何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参照练习题)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我国为什么要强调分配制度的改革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我国已经深化改革35年,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建立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分配体制改革,我们就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在分配领域还存在着许多分配不合理的状况。深化分配体制的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根本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2、怎么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党和国家的分配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3、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我们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党中央提出的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1)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2)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3)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

  5、共同富裕道路: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个过程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浙2、如何理解“不懂得农民就不懂得中国”?

  我国现在有9亿农民,是世界上农民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民问题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而我国目前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所以“不懂得农民就不懂得中国”。

  3、如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老狼预测》第三部分  史纲

  本资料由头狼考研,根据考前时政热点,专为头狼考研、科教园法硕、博仁教育的学员编写制作,帮助广大考生在考前重点冲刺。希望考生能够举一反三,取得好成绩。重点符:■>▲>△;↓可能性较小;×非重点,预防性考点主要围绕党的建设,执政党作风建设,群众路线,如何评价2个30年,及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展开。

  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一、理想信念▲(信仰的力量)

  1、如何理解信仰的力量?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信仰的味道”实质上是讲信仰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回顾中国革命史,党领导的革命之所以能够勇敢面对在很长时间里拥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能够走出生存困境、顽强成长,就是因为有强大理想信念的支撑。

  2、应当怎样对待理想信念并使“信念坚定”?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义的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客观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二、作风与群众路线▲▲▲。毛泽东诞辰120周年1、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即为什么是党的生命线?

  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的力量之源。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所以说,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3、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主要任务和总要求▲。

  必要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2)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3)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化,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4、新形势下需要如何做好整顿“四风”的工作?

  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5、如何理解“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毛泽东提出要用共产党的延安作风打败国民党的西安作风,已经把作风问题提到关系革命成败的高度。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作风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一个政党的作风是与该党的性质和宗旨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的延安作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归纳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它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延安作风,打败了国民党的西安作风。//毛泽东:站在最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6、延安整风:(1)延安整风运动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其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当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

  (2)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整风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3)必要性▲▲: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陈独秀右倾错误和三次“左”倾错误。出现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延安整风运动,就是要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三.看待改革前后两个时期,两个不能否定▲▲▲。

  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1)这两个时期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2)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后30年),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30年)、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4)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5)对待改革开放前后这两个历史时期,不要搞历史虚无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关系?▲▲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有两件大事: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也是接力探索取得的,其基础和源头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

  3、为什么要提出“两个不能否定”?

  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即在中国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要不要搞改革开放的问题。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否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或者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进行相互否定,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个不能否定”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学习党史、国史有何重要意义?

  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旧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密联系▲:深入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认识党成立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四.历史周期律、毛泽东两个务必、执政考验、民主新路。四种考验、四种危险。

  毛泽东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习近平参观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时的讲话: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习近平在毛泽东120年诞辰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黄炎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是一个历史的周期律。共产党胜利之后,能不能跳出 这个周期律?当时毛泽东很有信心地回答:“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不会人亡政息。”如何理解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实际上是在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能否继续保持以及如何保持革命精神,避免“兴勃亡忽”“人亡政息”,从而经受住人民对党的“考试”的问题。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在中国执政了60多年,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中国革命历史是共产党人的最好的营养剂。重温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2、“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军事考察组结束延安之行,曾经向宋美龄盛赞中共治下的延安新风。宋美龄听后不屑地说,那是中共还没有真正尝到权力的滋味儿。宋美龄看来,延安新风是因为共产党还没有真正执政,还没有面临执政的权力诱惑:这不屑的质疑,固然有其根深蒂固的阶级偏见,但从另一方面看,它说明走向全国执政的共产党人面临着新的考验。

  毛泽东在共产党即将在全国执政的前夕,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3、说明毛泽东提出的跳出“兴勃亡忽”周期律的新路,及如何理解这是条新路?

  新路就是民主。毛泽东这里讲的民主,是指国家制度,既是国体,又是政体。民主意味着人民 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决定国家大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要受人民监督,加上其他的民主形式(如党内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就能有效地解决“兴勃亡忽”的问题,跳出周期律。我们党现在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毛泽东“民主是新路”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强国梦)×【2013年考点】,道路探索、党的领导。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013年考点】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70多年的持续奋斗告诉我们:第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第二,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②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③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4、↓这些斗争和探索主要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但是最终失败了,根本原固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2)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但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封建性,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3)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使得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并害怕人民群众,所以维新运动最终失败了。(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分不清敌友。

  5、中国人五四运动之前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最终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而这一先进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社会力量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并领导了改革开放这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这个责任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了”的原因?;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坚持走自己的路,先后成功地探索出了三条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中国共产党能够真正找到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途径的关键原因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10、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各个时期各项历史任务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1、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目的,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必要性: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旗下。

  《老狼预测》第四部分  思修

  本资料由头狼考研,根据考前时政热点,专为头狼考研、科教园法硕、博仁教育的学员编写制作,帮助广大考生在考前重点冲刺。希望考生能够举一反三,取得好成绩。重点符:■>▲>△;↓可能性较小;×非重点,预防性考点一、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与网络自由问题▲▲▲▲1、结合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如何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利?▲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形成危害。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不能没有边界和限制,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一个公民在享受网络上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自觉维护网络秩序,保护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但需要明确的是,无论网上网下,造谣传谣都不是言论自由。▲2、保障公民互联网言论自由与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关系▲。

  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但是,公民在互联网上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不得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构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联网,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管理互联网、维护互联网安全——这是互联网健康发展和有效运用的前提。▲3、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具有重大的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4)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举例:

  中国式过马路:过马路就是公共生活空间。过马路遵守交通秩序,是对人生命的重视,也是公路秩序通畅的重要条件。

  大妈跳广场舞遭到小区居民泼粪:跳广场舞是自由,但不得影响他人的权利为前提,应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4、维护网络秩序的必要性▲▲▲:互联网作为公共空间,也需要公共秩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人们的交流,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甚至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工具。

  5、维护网络秩序的基本手段?或如何维护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道德靠自律、靠自觉,法律靠他律、靠强制。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更离不开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和保障。法律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其关系参加教材略。

  6、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7、网络中保持诚信?

  在网络中出现失信、造谣问题的原因:①网络生活的虚拟化,为人们传播不道德的信息和不诚信提供了便利。②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使得这些人现不诚信问题。④立法滞后,网络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如何改善网络管理:①国家必须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网络社会的法律制度;②政府或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加强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教育宣传;③在网络社会积极营造和谐有序的环境和氛围,形成正面的积极的广泛共识;④对公民个人而言,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道德自律、学习法律知识、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如何改善诚信建设:①大力开展诚实守信宣传教育。②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建设。③建立完善行业的信用体系,实现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④建立个人和商家的征信系统。⑤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和加强网路监管。

  新闻职业道德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立业之本。作为网络新闻工作者·应坚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做出准确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不为谣言提供传播平台,守护互联网生态的晴空。

  二、法治中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1、说明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这是由我国宪法的特征及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宪法不同于普通法的鲜明特征在于: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现,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切实尊重和有效实现宪法,人民当家做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全面贯彻实现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2、结合“法治”与“法制”的区别,说明法治中国的本质特征及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现实途径和总体要求。

  “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而“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所谓法治中国,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社会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真正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期待。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常常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代替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与社会事务。可以说,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提高领导下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建设法治中国的现实途径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总体要求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为什么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德治国?

  治理国家,不仅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

  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法律,也要靠道德。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4、加强道德建设为什么“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什么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重要性)?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道德模范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敬业奉献、虔减勤勉,或者孝老爱亲、血脉情深。他们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举例:第四届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凝聚、发挥了怎样的精神力量和道义支撑?

  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举例:如何理解雷锋精神是市场经济时代最有营养的“心灵鸡汤”?

  5、“常回家看看”入法说明了什么?意味着子女不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就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将孝亲伦理写入法律,更多的是善意提醒请多给老人精神慰藉,让父母能常感觉到子女的关怀爱护。也体现了法律对道德领域的调解和规范。

  三、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法律公平正义▲

  1、如何树立法律权威?树立法律权威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的重要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

  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尽管领导者会变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说明法律思维方式的内涵及树立法律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法律思维方式就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对于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说明如何坚持法律上的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坚持法律上的公平正义,首先要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这是从法律运行的环_节来看法律公正。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势下,我们既要重视立法公正,又要重视执法公正,保证从立法到执法全面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要坚持试题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这是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序不公正往往会导致实体不公正。以诉讼为例,不公正的审判程序容易导致不公正的审判结果。因此,我们特别要增强程序公正观念,重视程序方面的制度建设。

  四、就业、创业与社会公平,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想、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说明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青年就业工作重点的原因,“三个严禁”体现了什么?

  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存,而且关系到人的尊严。其次,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人尽其才,对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最后,能否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大局。

  “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l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三个严禁”体现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应当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就社会公平的角度讲,它体现的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就公民权利讲,它体现的是平等权。

  2、说明大学生必须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首先,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

  其次,大学生不仅就业,还要创业。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磨难多。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说明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应该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对社会和他人作出了贡献。

  五、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理性展现中国力量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爱国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为什么还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及时代价值。)3、做忠诚的爱国者,理性爱国:首先,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其次,要促进民族团结与维护祖国统一;再次,要增强国防观念;最后,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谈谈青年人应该如何理性爱国,做一个忠诚爱国者?)4.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①爱国主义的表现内容是什么?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必须树立哪些观念?)5.如何对待传统的爱国主义?我们要以历唯物主义的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进行评价,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从爱国主义的丰富表现中,升华出爱国主义得普遍情怀。

  6.神十飞天、蛟龙探海、玉兔奔月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神十飞天、蛟龙入海、玉兔奔月,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现阶段如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新时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新时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必须自觉投身于改革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老狼预测》第五部分  当代

  本资料由头狼考研,根据考前时政热点,专为头狼考研、科教园法硕、博仁教育的学员编写制作,帮助广大考生在考前重点冲刺。希望考生能够举一反三,取得好成绩。重点符:■>▲>△;↓可能性较小;×非重点,预防性考点一、中国外交总布局、周边外交与多边外交(中国声音)1、说明中国外交的总布局,并分析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所占地位的原因。

  习近平和李克强的多次出访包含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等多个外交因素,凸显了中国外交活动的全方位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总布局,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周边之所以是首要,是因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做好周边外交工作,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

  2、说明中国周边外交的方针政策、理念以及如何理解“中国对东盟的睦邻友好政策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

  我们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与东盟地理相邻,文化相通,血脉相亲,利益相融。从2003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坚持睦邻友好、团结互助,实现了共同发展。双方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东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地区稳定繁荣不可或缺支柱。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团结自强、繁荣发展、充满活力的东盟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只要双方相互信任,加强沟通,排除干扰,锐意合作,中国—东盟合作就会有越来越好的前景,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东盟,坚持将发展同东盟友好合作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坚持不断巩固和深化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坚持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同东盟一国家间的问题。

  3、结合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说明多边外交的重要意义。

  今年中国更加积极、全面地参与国际事务,中国领导人在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阐述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争取和扩大国际话语权,履行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体现中国作用。中国多边外交十分注重新兴大国之间的战略协调。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着眼的是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市场力量,表明中方日益重视金砖国家的合作,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多边外交更加强调借由新兴大国战略协调以改革国际体系。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重要舞台的地位与作用。

  二、中非合作▲: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基础、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

  1、结合中非关系的发展,说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及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

  今天中非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双方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构建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谊合作,已经成为中非关系的标志,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中非关系发展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强调发展的和平性、自主性、科学性、合作性。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

  2、结合“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说明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础,并如何理解“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之后进行时”?

  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需要非洲,非洲也需要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发展好了,非洲发展会更顺;非洲发展顺了,中国发展会更好。加强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础。中非应不断开辟新方式新途径,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推动中非关系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3、分析美国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看法根本不同?

  美国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看法根本不同。美国把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说成是搞“新殖民主义”,而非洲国家领导人则认为中国是来帮助非洲的,是合作而不是殖民。

  在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坚持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坚持同非洲国家平等相待,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合作;坚持向非洲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始终认为中非之间的援助和支持是相互的;坚持把自身发展寓于与非洲共同发展之中,并以自身发展促进非洲的发展。中非友谊经受住了时间和国家风云变幻的考验。中国对外政策“真”“实”“亲”“诚”,所谓中国对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观点,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是对中国恶意中伤。

  4、批驳中国在非洲是“新殖民主义”的错误观点。南南合作成功的典范,引起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注意。西方资本主义攻击中国,“中国是新殖民主义”,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中国经济进入非洲,决不是要搞霸权主义,决不是要剥削和压迫非洲大陆,而是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中国和非洲的经济。中国经济进入非洲的实践证明,这几年非洲大陆和中国在团结的基础上,彼此的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网络安全等)、中国对外工作的新思路、新理论。

  (一)爱德华·斯诺登事件“凌镜门事件”

  1、所谓“中国网络威胁论”:一些人炒作所谓“中国网络威胁论”,这实际上是过去种种“中国威胁论”的新的翻版,同样没有什么事实根据。中国是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黑客攻击。在加强互联网治理、应对网络安全挑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增进了解与信任,开展交流与合作,反对没有事实根据的猜疑和指责。

  美国反华势力攻击“中国强大必然称霸”的目的是什么?美国向来奉行的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强权政治,中国和平崛起,势必会影响甚至有损美国的东亚、西太平洋乃至全球的利益,中国军力的强大也会对美国军队在中国领海领空内来去自如横冲直撞带来阻碍,因此,美国都不会善待中国,是一定要采取各种手段攻击中国的。

  中国对“凌镜门事件”的看法:美国出于自私的目的,利用在网络上的技术优势,通过进入几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全面监控特定目标及其联系人的一举一动,甚至监听国家政要的电话,严重冲击正常的网络规则和秩序,实质上是网络霸权的表现。

  美国应重视国际社会和各国民众对此问题的关切和要求,给国际社会一个必要的解释。网络空间需要的不是战争和霸权,而是规则和合作。

  2、当今美国霸权主义有什么新的表现:一个国家的主权不仅包括领土、领海、领空主权,还包括经济主权、信息、文化知识产权的主权。美国盗窃它国的经济和信息,就是侵犯它国的主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政策,过去美国主要是依靠军事力量侵犯它国的主权,而现在主要依靠科学技术从信息上侵占它国的主权。

  3、结合网络安全问题,分析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和影响:传统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国家的军事安全。传统安全观是以政治和军事安全为主,以武力或战争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安全观念。非传统安全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安全问题,包括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毒品、海盗、疾病,以及信息等等。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突发事件,标志着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更加突出。爱德华·斯诺登事件说明美国窃取和监听它国的信息和情报,这是非传统安全中最大的威胁。

  4、非传统安全有什么特点?①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 ②爆发方式复杂。 ③影响范围广泛。 ④治理难度增大。

  5、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①加强国际合作。 ②应对心态更需开放。③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6、从民主和人权的角度看,爱德华·斯诺登事件说明了什么?▲ 美国是最不讲民主的国家,口头上是由言论自由的,但是斯诺登说了真话,就判他的徒刑,这是最不民主的表现。美国是最不讲人权的国家。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斯诺登说了真话,揭露了美国的丑闻,就受到美国政府的迫害。

  7、结合中国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看法及对钓鱼岛问题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立场,说明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外交新思维、新思路有:

  第一,外交理念有重大创新。强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理念,其中突出了“共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宣示维护领土主权坚定信心。钓鱼岛问题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立场体现了这一坚定信心。

  第三,凸显对外政策主动性。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在继续重视并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同时,加强了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的布局。

  第四,首提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使其成为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成分,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

  第五,高度关切非传统安全。网络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事关各国主权和安全,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国际社会应该牢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共同合作,有效应对。各国应该行动起来,制定一套各方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党的十八大高度关切非传统安全,首次把日益突出的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列入报告。

  四、大国关系▲(大国是关键,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中美关系▲。

  1、说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并分析中美两国为什么要建立及如何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指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关系。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又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建立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关注的事,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事。中美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要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二要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三要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四要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

  2、美国一再显示不能领导自己,如何能领导世界的这句话说明什么?

  这表明奥巴马因为国内问题缺席APCE峰会引起了其亚洲盟友及其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担忧,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来对抗中国的日益强大,但是因为国内问题的困扰使得其在这一地区又显得力不从心,而中国领导人却能保持对这一地区的良好合作惯性,并与这一地区的合作和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不得不引起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思考,谁才是他们可以真正依靠的对象。

  (二)中俄关系▲▲。

  1、为什么说中俄关系对两国和整个世界具有“独特战略价值”?如何“持之以恒地相互支持”?

  从国际角度讲,中俄两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因此,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从两国关系看,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此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目前处于历史最好发展阶段。多年来两国国家元首都把对方国家作为就任后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充分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中俄两国应进一步强化战略互信和相互支持,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提升务实合作水平和层次;大力促进人文交流和相互了解,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中俄领导人在国际舞台如此密切地互动”说明了什么?

  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关系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在发展双边关系和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两国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机会很多。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人文交流基础深厚。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3、“中俄双方均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这是新型大国关系的表现”。这一“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是什么?

  中俄正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有: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4、中俄的良好关系对美国无疑是不好的消息,甚至认为中俄正走向‘结盟’。”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中俄两国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双方关系的性质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所以两国关系绝不是结盟关系,也不会走向结盟。但中俄两个大国不结盟,丝毫不影响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加强合作,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三) 大国关系。

  分析大国关系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

  大国关系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处于关键地位。大国之所以是关键,在于其是决定国际战略格局与影响中国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中国十分重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同时,积极加强与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与各地区主要大国的合作,中国大国关系体现出积极性、建设性、全面性的特征。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大国是关键”的外交布局上“稳中求进”,首倡“新型大国关系”,同时,十分注重新兴大国之间的战略协调。

  “新型大国关系”是对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霸权国家与崛起国家之间零和竞争、相互对抗乃至兵戎相见所谓“定律”的根本否定,是中国当代领导人从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出发,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的开创性战略思想,不仅完全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而且充实完善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也展现了中国致力于与其他大国和而不同、相互包容、共同进步的善意诚意。

  五、热点问题。

  (一)中日钓鱼岛问题▲。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立场,及中国在和平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合作与斗争的关系。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开罗宣言》及之后的《波茨坦公告》为中国战后收回被日本侵占领土提了依据。中国政府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

  中国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合作,也坚持原则,坚定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于侵犯我国主权、损害我国核心利益的行为,必须进行坚决斗争。

  (二)叙利亚危机▲。

  中国对叙利亚问题的立场。▲▲

  中方始终主张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出路,呼吁各方积极响应和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国际社会正在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展开的新一轮斡旋努力,敦促叙利亚政府及反对派切实承担起责任,立即停火止暴,开启政治对话,尽快找到实施政治过渡的方案。包括联合国大会在内的国际社会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并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美国为什么要打击叙利亚?

  美国历来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美国打击叙利亚的借口是:第一,叙利亚国内不民主,没有人权,出现了流血事件,所以美国通过人权干涉叙利亚的主权。美国要以正义者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第二,叙利亚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相当的重要,叙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靠近许多世界原油运输管道和海上航线。如果控制了叙利亚,就控制了中东石油的运输线,实际上也就控制了中东的石油贸易。

  美国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当前美国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为侵略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第二,全力扶持反政府的力量。第三,采取各种手段开展打击行动。第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构建新的政府。第五,在国际上寻找新的盟友。同时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美国对叙利亚和埃及的流血事件采取的是不同的方针政策?

  西方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颠覆别国政权。在它们看来,发展中国家惩治颠覆力量,就是侵犯“人权”。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人权标准。由于埃及执政的军方的代理人是亲美国的,美国对埃及军方支持,因此对埃及的流血事件不闻不问。多年来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是反对美国的,在中东处处和美国作对,所以美国就必然是要打击叙利亚。

  叙利亚危机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中国政府始终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略和破坏。中国政府历来是主张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叙利亚的问题。2013年9月安理会决议要求叙利亚与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和联合国合作,消除化武计划,同时呼吁尽快召开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以落实日内瓦公报。这是近两年来安理会首次就叙利亚问题一致通过决议。

  “叙利亚局势的新变局凸显国际形势的新格局。”这一国际形势的新格局是指什么?“这一国际形势的新格局指的是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没有那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国际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趋势。当前,美国处于实力相对衰落的时期,欧洲大国成为制约美国世界霸权的主要力量;俄罗斯、中国是美国霸权的主要反对者;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壮大和国际组织、地区组织广泛存在并发挥作用。

  美国不是世界警察,但是‘带着谦逊的努力,冒着一定风险”’说明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带着谦逊的努力,冒着一定风险”这说明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作用以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奥巴马不能和不敢再像过去一样想打谁就打谁,想制裁谁就制裁谁。在充当世界警察制定对外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别的国家、国内民众对这一政策的支持或反对以及对美国利益的影响。

  (三)南海争端▲。

  中国应该如何处理南海争端问题。

  中国一向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问题,针对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中国应首先着手与有关国家进行南海主权争端谈判,破解南海问题“国际化”:其次,积极应对区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保持南海问题的“区域性”;再次,寻求双重应对方案,既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区域外各方力量的战略对话与合作,又要力争促进区域安全机制的建立;第四,切实推进共同开发,缓解地区能源的不安全感,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充分考虑相关国家的利益关切。

  推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向纵深发展的意义何在?

  推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和经济联系,打破地区保护主义,实现双边合作与互利共赢;有利于发挥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实现成员国间的优势互补,增进各国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形成区域范围内更加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商业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国民的整体福利水平。拓展成员国的发展空间。

  (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崛起是指中国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6.htm>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势力的增长,在国际上中国被视为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 <http://baike.baidu.com/view/16232.htm>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指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以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依据包括:第一,中国是爱好和平、礼仪之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第三,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和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国发展起来后,不会在世界上称霸:(1)中国政府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2)中国政府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做侵害其它国家的利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3)坚持以同存异、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分歧。近年来,中国政府同美国、欧盟,以及一些大国建立了战略对话和磋商机制,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中国国情唯一选择,是基于时代潮流和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

  中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有前提、有原则、有底线的,就是要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的核心利益。(2)和平发展和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和平发展的同时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核心利益遭到侵犯就谈不上有和平发展。(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得通、走得远。(4) 世界历史证明,维护和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从来都是要以实力为基础。对中国来说.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的、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最后,科教园法律硕士辅导班老师祝考生们考试顺利。

  法律硕士试题   考研辅导书    2015法硕真题    法律硕士考试大纲    法硕用书    法律硕士用书法律硕士复习资料   2015法硕真题    15年法硕真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本文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2020考研咨询

咨询电话

010-8233-0118

官方微信
×

尊敬的访客:

您好!本网站已停止维护,欢迎您点击前往科教园法硕新官网:www.bjkjy.com,了解最新院校信息和课程产品,欢迎您对科教园法硕的关注与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特此通知!

科教园
2019年12月01日

网站停维通知